旅游散记(一)
旅游与旅行有着截然不同的状态。
“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。”据说这是河南一位年轻的心理学老师的辞职信。“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,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”据说、这是高晓松母亲的“金句”。
女教师短短十个字的辞职信与高晓松母亲的“金句” 道出了一大部分人的心态,然而、“外面的世界很精彩”。
“外面的世界又很无奈”里面的世界也有着异样的无奈!
我也知道世界很大,可我没有甩手就走的勇气。
我也知道“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”可我只能苟且于世俗,利用琐碎的事物,充实的工作与交往,平复那颗骚动的、无奈的诗心。远方与田野需要旅行去欣赏,而我是没有旅行过的人,因为我心里的旅行应该是不慌不忙地,诗意地、从容自在地、潇洒地,如同侃侃而谈的清客,如同谦谦而行的君子,如同,如同一位闲散的看客,事不关己,只有风景在眼的看客,或 旁观者……
而旅游则如同溃逃的残兵,落荒的旅人,渡难的饥民,仓皇的贼盗。虽然、可能都会到同一个地方去看,但绝没有一颗诗心、在田园里静候。
退而求其次,为了逃离,我只能选择旅游。因为我对逃离的向往,如同肉体里郁积的疮毒一样、不出不快。
既然要出毒,就必须忍受应有的痛,应有得苦。苦到苦不堪言,痛到痛彻心肺、撕心裂肝,痛到虚脱,痛快到死。
当然、这是我对现今旅游的一种评价,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。
(一)北京/凯里
7月31日12:34从北京西站乘Z161 次火车,次日12:55抵达美丽的黔东南州州府凯里,简单用餐之后就被拉着向西江千户苗寨进发。
车行山间,云飞远处。 透过车窗,远山梯田里的稻秧葱绿、与聚散不定的云戏弄着,缠缠绵绵,分分合合。不一会就有雨点打在车上,先是齐刷刷的在车窗上划出斜线,再如蝌蚪一般在车窗上窜动、滑落,再后来、云里雾里雨里,只有呼呼的轰响,早不见了那些高山峻岭,也不见了那些绿水青山。
几番辗转,车停了,迎宾的主人犹如黑色布偶一般,垂立在廊檐下避雨,男人捧着长长的芦笙,女人也是一水的黑衣,头戴高大的银饰,抄手呆立在长廊的深处走神,如一场失约的迎送活动让人感到颓废、懊丧。
雨一直在下,游客们并没有下车,但随着雨点渐渐减小,云慢慢退去,游客的眼里才放射出一丝异样的目光。
我们一堆人原本是扎在屋檐下等导游去客服换票的,也随着雨点的渐渐稀落,走向迎宾的广场,看人,看山、看房屋、看眼前的种种苟且,看地、看天、看云,看远方的田野。
评论